【论文摘要】教师专业道德基于对何谓道德上适切行动的理解,描述了教师在与学生、同事等群体互动时的专业行为方式和行为边界。规则取向的教师专业道德建构围绕"我应该如何行动",探寻教师正确行动的道德规则。美德取向的教师专业道德建构追问"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关注教师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自我。美好的专业生活是规则和美德整合的基点,也是一元论的话语体系与多样化的专业实践之间的张力中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可能出路:把握教师生活的同一性,建构整合的道德身份;打破自我利益与自我牺牲的二元对立,关注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人文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对专业实践的道德承诺,彰显教师在专业道德建构中的主体性。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道德;规则;美德;美好生活 教师本质上是一项道德专业。教师的道德行为表征着专业的独特品质,作为专业者的教师无可避免地成为道德行动者。教师专业道德关注教师的道德实践,基于对何谓道德上适切行动的理解,描述了教师在与学生、同事等群体互动时的专业行为方式和行为边界。教师专业道德总是植根于具体的实践情境和关系脉络,指向教师的道德责任、道德理解和道德决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学界已开始将教师视为道德行动者,考察教师行动或思考中所蕴含的道德元素、教师适切的道德行为方式,浮现出两种主要的伦理话语系统:规则和美德。作为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两种取向,规则和美德固然触及了教师专业实践的不同道德向度,但一元论的话语体系与多样化的专业实践之间的张力迫切要求重新思考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理论基点和现实路径。 一、教师专业的道德品性 教师专业的道德品性首先体现在教师的道德责任,即教师的服务使命。任何专业都意味着深深的道德关怀和反思。专业道德概念的引人可提升专业成员的道德意识。既然教学是专业工作,那么就如同其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蕴含着做好工作的技术标准和道德标准。对教师专业化的讨论也要置于道德话语体系中。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首先要满足服务对象的利益。在此脉络中,专业责任被视为教师专业性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教师所持的基于专业的道德价值观。对学生发展服务的道德承诺是对教师专业的根本道德要求。Hargreaves指出,除了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教师专业发展也应将道德、政治和情感等维度囊括在内。[1] 换言之,教师的道德行动有双重理由。一方面是基于专业的共性,教师对师生关系负有道德责任,要确保其服务是建立在高水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教育的理由。教师要负责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培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师专业道德并非静态的,而是带有较强的实践意味,是教师的行为或反思所反映出来的道德价值,道德植根于个体的实践情境。教师专业实践并非是抽象的,而是处在不同的实践情境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工作,多重角色之间的张力很容易造成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需要处理复杂的道德实践问题、解决实践场域中的道德冲突,做出道德判断、进行道德决策,并对自我的道德选择做出有效辩护。道德困境中教师的道德决策和道德辩护集中反映了教师的道德考量和道德能动性。不过,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对教师专业道德构成要素的解读各异,对何谓适切的教师道德行为的判据不同,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理路也就出现了分野。 |